富灯网 到南宁邕武交界的高峰坳寻觅美食,探窥一个老林场的历史过往_建筑_显得_场部
高峰坳富灯网 ,这一天然屏障,位于南宁市北部十多公里处,横亘在崇山峻岭之间。而穿越此地的邕武公路,则是广西的首条近代公路,建于1919年。这片土地,也曾是1939年年底“昆仑关战役”的战场,发生了激烈而惨烈的抗日战斗。国军170师的敢死队,共有323名桂系子弟在此英勇牺牲,留下了不朽的英名。那时的高峰坳,险峻的地形成了他们坚守的阵地,成为无数英魂守护的地方。每次经过这里,我总是心怀敬意,思绪万千。
据我了解,1953年,一批28名拓荒者受命来到这里,开始了新中国的植树护林事业,拉开了广西高峰林场的序幕。曾有朋友告诉我,他的姐姐16岁时作为知青插队来到这片林场,接受教育,并最终成为这里的正式职工。后来,他有一次随父亲来到这里探望姐姐,看到她单薄的身影背着沉重的木头,父亲感受到了环境的艰苦与危险,心中十分痛楚。回去后,他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申请提前退休,决定让姐姐回到工厂工作。父爱如山,这一切仿佛历历在目。
展开剩余75%近日,我来到高峰坳的界牌地,原本是为了寻觅美食,却意外走访了高峰林场的老场部,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些老一辈林业工作者艰辛奋斗的岁月。
跨过一座小桥,进入老场部的大院,四周宁静祥和,鸟鸣不断。两棵高大挺拔的玉兰树伫立在院中,守护着这片曾经热闹的土地。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高峰林场下属的界牌分场,失去了曾经的喧嚣和繁忙。走到院子尽头,一座简朴的四层红砖楼静静矗立,楼房的外墙散发出岁月的痕迹。一位老工人告诉我富灯网 ,这栋楼建于六七十年代,是当年为集体宿舍所建,曾经这里住着场里的司机、知青以及华侨等人。如今,分场的员工寥寥无几,很多退休人员已经搬到了南宁定居。院中围绕着一片旧的宿舍楼和新建的职工住宅楼,它们交织在一起,给这片林场增添了些许独特的韵味,似乎也暗示着这个地方的特点:安定扎根。
高坡上的老办公室仍在使用,主体建筑由青瓦、红砖和白墙组成,屋前有着古老的双罗马柱,前庭雨棚上镶嵌着一个红五星,显得颇具苏联革命时期建筑风貌。背后,一栋老式的平房,经历风雨洗礼后显得斑驳不堪,从其设计风格来看,明显带有民国时期的特点,与五十年代流行的苏联式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这样的建筑在南宁实属罕见。旁边还有一栋带院子的平房,以及一栋干部楼,虽然这些地方已经显得陈旧破败,但它们依旧见证了林场的历史和发展,或许不久之后,作为危房的这些建筑会被拆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门对面百米之外,有一座废弃的老卫生所,旁边则是老招待所的建筑,虽然经过了简易的维修,但仍然无法掩盖其年代感。招待所后方有一个带烟囱的厨房,想来当年这里的员工要洗热水澡,恐怕得先把水打入桶中,再进行清洗。
在一旁的院落里,一栋耀眼的五层洋楼和一座翘檐楼显得格外醒目,它们构成了一个低洼的大院,周围小汽车进进出出,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前来品尝界牌甘家柴火柠檬鸭这道地道的美食。关于柠檬鸭的由来,流传着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与百多年前,桂系首领陆荣廷修建邕武公路时的到访有关;第二种说法则与八十年代时林场的越南华侨饮食文化有所关联。无论哪种说法,这道柠檬鸭如今已经成为了南宁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并且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受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几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下,高峰林场如今已经成为了广西林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全国林业的标杆。曾经荒芜的高峰坳,如今已是群山翠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成为了南宁未来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等项目的热土。虽然看似破旧的老场部,依旧保持着一份历史的沉淀,但它的未来,必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再见高峰坳,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必定会再次相遇。
发布于:天津市华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