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通网 1951年,因情报出错,他只好顺手拿下11个山头,再立一个特等功_于喜田_志愿军_敌人
1951年5月15日晚上,志愿军的两位指挥官正紧急商讨一个困境中的决策。他们刚得知,由于情报失误,自己的部队面临着几乎是三倍的作战任务量。这意味着,他们的兵力可能不足,弹药储备也面临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创通网,是否继续进攻或是撤退,成为了需要立即决定的问题。
其中一位指挥官突然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既然已经来了,还能犹豫什么呢!现在就是往前冲,遇敌就打,遇山就攻,直到拿下主峰!”他未曾预料到,自己即将带领连队,打出一场震撼人心的攻坚与阻击战,彰显中国志愿军的威威风采。
这位做出决策的军官正是志愿军的特级战斗英雄——于喜田。他在战场上屡屡表现出惊人的胆略与智慧。那么,在那一场战斗中,于喜田究竟是如何创造战斗奇迹的呢?
展开剩余85%于喜田,山东栖霞人,1945年7月,年仅26岁时便投身八路军。虽然刚入伍仅一个月,未能与侵略者一较高下,但随着日本投降,他并没有机会参与直接的战斗,心中多少觉得遗憾。然而,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让他终于有了机会在战场上大展拳脚。
在山东战场创通网,他曾与蒋介石精锐的多支部队交手,这些部队虽武力强悍、战术高超,但由于缺乏战斗精神,最终被解放军一一击败。经过三年苦战,于喜田从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连长,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于喜田曾一度梦想过平静的生活,想回家种田过日子。然而,朝鲜战争爆发,时局突变。1950年10月,第九兵团第27军奉命入朝作战。由于物资问题,战士们没能及时领到御寒的厚衣物,于喜田和战友们只能在寒冷刺骨的天气中,穿着单薄衣物,跋涉到朝鲜的长津湖地区。
那里的寒冷几乎让人无法忍受,最低气温甚至在白天都降到零下三十度。在零下的极寒中,于喜田和战友们只能以冻得坚硬的土豆为食,等待战斗的来临。此时,美国陆战一师的指挥官迟迟不敢采取进攻,令战士们处在一种极度煎熬的状态中。寒风中的战士们,不少人被冻伤,甚至有些人在风雪中永远失去了生命。
终于,12月2日,战斗开始了,27军的副军长詹大南亲自指挥,在新兴里一带歼灭了美军第7师第31团,击毙了麦克莱恩上校。此役不仅创下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还成功击毙了美军军衔最高的军官。
战斗虽然艰苦,志愿军的表现却令全世界震惊。此役后,第九兵团进入了较长时间的休整期,战士们伤亡惨重创通网,其中冻死的士兵尤为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兵力得到补充,第九兵团开始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1951年4月,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计划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以北20公里。而志愿军则在策划一次反攻,计划发动第五次战役,兵力需求巨大,第九兵团再次迎来出征的机会。
4月22日,双方军队几乎在同一时刻开战,志愿军准备了大量火炮支援,27军从岱洞一线开始猛攻。经过长时间的火力准备,志愿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拿下了多个高地。
到了晚上,攻势仍不减,志愿军继续向敌人的795.4高地发起进攻,而于喜田的81师242团8连承担了最为艰巨的任务。尽管敌人频繁发射照明弹试图增强士气,但于喜田经验丰富,深知敌人已经心虚,因此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利用敌人的错判找到了突破口。
通过巧妙地攀爬一处险要山腰的绝壁,8连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拿下了795.4高地。这一战,不仅打开了志愿军的攻击通道,也迫使敌人开始南撤,经过7天7夜的激烈战斗,志愿军最终逼近了汉城。
随后的战斗中,第九兵团继续向南推进,志愿军的8连再次接受了重任,成功切断了敌人撤退的路线,攻占了鸡鸣山。
在攻占鸡鸣山的过程中,于喜田指挥得当,凭借巧妙的战术,带领部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最终以极少的伤亡,迅速拿下了多个山头,甚至在主峰前的敌军阵地中,凭借迅猛的攻击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胜利。
当敌人最终发动大规模反击时,8连仅有不到十人能够继续作战,但他们在主峰的坚守,最终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随着友军的及时支援,敌人最终被彻底击败。
此役,8连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攻下11座山头,歼敌932人,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一页。为了表彰他们的英勇表现,8连被授予“鸡鸣山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而于喜田也因其卓越的战斗表现,荣膺“一级战斗英雄”,永载史册。
发布于:天津市华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