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润宜保 千里汉江的末端古时有汉川汉津汉阳3县,现在汉津去了哪里_武汉_蔡甸_地理
汉江的源头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经过长达1577公里的奔流,最终汇入长江,位于武汉汉阳区的南岸嘴。武汉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因而有学者将这一地点称为“中国角”。汉江的巨大影响力曾使得其流域的三个县——汉川县、汉津县、汉阳县,都以“汉”字命名。时至今日君润宜保,汉川县已升级为汉川市,而汉阳县则成为了武汉市的汉阳区。那么,汉津县如今去向何处呢?
事实上,现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的蔡甸区,包含了原来的沌口和沌阳两街,这一地名来源于“处沌水之阳”一词(见于《水经·沔水注》)以及沌水入长江的地理特征。沌阳县曾隶属于江夏郡,并且其治所位于今天的武汉市汉阳西部。沌阳县后来被改为汉津县,县府设在现今武汉市蔡甸区的城头山。大业二年(606年),汉津县改为汉阳县,属于沔州(后改为复州)。
说到这里君润宜保,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汉阳不应该在汉江南岸吗?为何叫“汉阳”而非“汉阴”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实际上,汉阳在明朝之前的确位于汉江北岸,原本汉口与汉阳属于同一地区。直到1465至1470年,江汉平原连续发生了多次大洪水,汉水在硚口地区发生了剧烈改道,最终汇入长江。这次改道使得汉阳原有的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虽然“汉阳”这一地名与实际位置有出入,但因为这一名字已广为人知,并且“阳”字更具阳光明媚、响亮的特点,而“阴”字则显得沉寂且易混淆,特别是陕西省的安康市已有“汉阴县”,因此“汉阳”之名便延续了下来。
展开剩余58%谈到古代的汉阳城,它的规模之大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今天的汉阳月湖,曾是汉阳城的中湖,面积达到了3000亩。这里在三国时期曾多次成为吴、蜀两国交战的舞台君润宜保,战火连绵。
随着汉水的改道,汉阳县的范围逐渐发生变化。解放初期,汉阳县政府从原汉阳城区的显正街迁至蔡甸镇的汉江边的城头山,而汉阳城区则成为了武汉市的一个新区。至于原汉阳县的郊区部分,它被划分为新的汉阳县。据《汉阳县志》记载,公元597年,沌阳县改称汉津县,并在公元606年因其位置在汉水北岸,根据古代“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地理规则,汉津县被更名为汉阳县。汉津这一名称的使用仅持续了七年。
提到“津”字,它通常指的是渡口或者重要的水路交汇点。汉阳县曾在历史上有过7年的“汉津”县名,而为了传承这一历史,1992年国家决定撤销汉阳县并将其升级为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当时,作为历史的延续,最合适的名称是“汉津区”,然而,最终汉阳县报上了“蔡甸区”作为新的区名,历史似乎也在此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发布于:天津市华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